政策助力央企加速转型 央企与政府合作
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,中央企业(简称“央企”)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步伐显著加快,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转型浪潮正在全面铺开,从智能制造到智慧服务,从技术研发到应用场景落地,央企正以实际行动深度“拥抱”人工智能,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>
>
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,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,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,据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70%的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布局,涵盖了能源、交通、通信、金融等多个关键行业,这些企业不仅加大了研发投入,还通过合作共建、并购重组等方式,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,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。
在智能制造领域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央企,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,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产品质量的精准控制,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例,该集团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、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,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产品交付速度,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智慧服务方面,国家电网、中国南方电网等能源央企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电网运行管理,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,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“智慧能源服务平台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预测模型等手段,实现了对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,有效缓解了用电高峰期的供电压力,提升了用户满意度。
在通信技术领域,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,则依托5G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,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,为城市治理、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,以中国移动为例,该公司推出的“5G+AI”智慧城市解决方案,涵盖了智慧安防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,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并非孤立进行,而是与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民营企业等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,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,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的“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”,就在智能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,为国防和民用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注重与国际市场的接轨,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,央企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数十家央企在海外设立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,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展望未来,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加码和央企转型步伐的加快,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,央企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深化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,为构建智慧社会、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参考来源:
1、国资委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报告
2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、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官方网站
3、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》